產品目錄
聯系方式
聯系人:羅經理
電話:0512-6885277
郵箱:service@airson.net
東西湖:助力武漢鑄造國家物流中心 |
編輯:蘇州華達貨運公司 時間:2015/01/26 字號:大 中 小 |
摘要:東西湖:助力武漢鑄造國家物流中心 |
高擎“工業倍增”大旗3年后,今年7月,武漢市提出新一輪發展目標:在2014年邁入GDP萬億俱樂部后,再花7年時間,實現武漢經濟總量從1萬億元到2萬億元的倍增。 作為武漢市三大國家級經濟開發區之一的東西湖,始終致力于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業并舉、雙輪驅動,為武漢GDP實現萬億倍增做出自己的區域貢獻。 而在落實武漢市服務業升級計劃的過程中,東西湖尤其重視依托多年來形成的保稅物流優勢,積極發展鐵水公空多式聯運,建設千億物流產業基地,以滿足武漢及周邊地區日益蓬勃的制造業和服務業流通需求。 中西部地區貨物進出口長期以來靠航運和轉口海運中轉過境,貨運周期長,成本高,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居高不下,嚴重制約了這一地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眼下的東西湖,抓住這一市場機遇,依托鐵水公空“四位一體”的交通優勢,正致力于建成華中物流中心,打造中西部地區國際貨物進出大通道,努力躋身物流產業的“國家隊”,為武漢成為國家物流中心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多式聯運:打造中西部效率最佳出口通道 武漢,九省通衢,1200公里半徑圈覆蓋了中國80%以上的經濟發達城市。 看航空,這里有華中地區最大機場,年吞吐旅客量逾1400萬人次,20多條國際航線往返巴黎、舊金山、莫斯科等地,數量居中部第一; 看水運,這里有長江內河第一大深水良港,江海直達航線可接駁遠洋國際班輪,還有瀘漢臺快班、武漢至東盟航線直達近洋; 看鐵路,京廣與滬漢蓉兩條世界級高鐵在此交會,將武漢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經濟圈緊緊相連; 看公路,這里地處全國公路網“黃金十字架”,有14條國家級高速公路,交會于此。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決定了武漢可以成為溝通中國中西部地區與廣袤國際市場的最佳中轉點或分撥點:對于進口而言,外國貨物通過空運、鐵路或水運,先運抵武漢,再向中西部各地分撥;對于出口而言,中西部貨物先聚集到武漢,再統一發往國外。 這種“聚集+分撥”的運輸模式一旦形成,將大大降低貨物運輸成本,形成價格洼地,而武漢將成為中西部地區最佳“出??凇?。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將武漢形容為“吾人溝通大洋計劃之頂水點”,意即在此。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盡管武漢外部交通優勢明顯,但在城市內部各種運輸方式接駁上卻存在“碎片化”軟肋。機場在黃陂、水港在新洲、高鐵在青山、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又在東西湖,各種運輸節點之間并無高效的轉運方式,只能靠公路貨運轉駁,運輸成本被瞬間抬高。 有時候,遠隔重洋、千辛萬苦運回來的貨物,只節省了幾十美元的運輸成本,結果卻被市內幾十或上百公里的公路貨運,消耗殆盡。 近年來,武漢市嘗試多種方式力推多式聯運,試圖破局。在此背景下,東西湖區的先天優勢,決定其必將成為武漢破局多式聯運的最關鍵節點: 東西湖區作為武漢市的西大門,京珠高速、武荊高速、繞城高速、107國道在此交會;滬漢蓉高速鐵路、漢丹鐵路貫穿于此,并擁有鐵路貨運編組站、全國18個大型集裝箱中心站之一的武漢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轄區內的漢江航道36公里,有舵落口港和青鋒港均是武漢新港總體規劃中漢江支線上的重要港區,可經漢江直通長江陽邏港;加之處在臨空產業輻射區,區內將形成三條連接天河機場的快速出口通道,搭建起全域30分鐘交通圈。 |
上一條:略顯尷尬的物聯網:走入現實,但限于標準 | 下一條:物流業打造十二大重點工程 |